新闻资讯

热门推荐

咨询热线

咨询热线 400-8325-007

热门标签

|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2024年储能行业低价竞争,卷出新高度

发布时间:2024-03-31 13:17:17 作者:珏佳福州猎头公司 点击次数:563

从来没有一个行业如储能这般,用了两年时间即提前完成既定目标;也没有一个行业像储能这样,一开局就是高难度模式。

2023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再创新高。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副秘书长、副研究员岳芬在2024中国储能CEO大会上谈道,根据CNESADataLink全球储能数据库,2023年我国新型储能新增投运规模21.5GW/46.6GWh,三倍于2022年装机水平。

根据上述数据库,截至2023年年末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34.6GW/74.5GWh。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在2021年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的目标,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即30GW)以上。这意味着,我国已提前达成新型储能装机目标。

至于远期,或仍有十倍的增长空间。伍德麦肯兹在《中国电网级储能市场展望》中指出,预计至2032年底,中国储能市场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366GW。

但低价竞争、安全隐忧、商业模式探路未明、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等矛盾,让新型储能行业经历着冰火交融的迷惘时刻。

“今年储能行业已经开始洗牌了。”远景集团高级副总裁田庆军认为,“未来三年,储能市场的快速增长将和行业洗牌并存,行业的集中度也将在这三年快速提高。”

成本下探

在新增的储能装机量中,大储是绝对的主力,也是价格竞争最为激烈的范畴。2023年以来,电池系统、储能系统和EPC招标量均远超上年同期水平,集采和框采已成趋势。CNESA DataLink全球储能数据库显示,采购主体集中度高是一大特点——前十的采购单位规模合计占比达90%,以“五大六小、两网、两建”为主。

另一大趋势是,集采价格不断创下新低。

1月19日,华润电力建始76MW(152MWh)储能电站EPC总承包工程中标候选人公示,湖北省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分别位列第一、第二中标候选人,相应的报价折合单价为0.881元/Wh和0.946元/Wh,再次刷新近段时间以来的大储集采招标最低价。

单看储能系统的价格更为直观,CNESA的统计数据显示,储能系统集采中标价格在2023年年内腰斩——2023年年末,2小时储能系统中标均价已经跌至0.79元/Wh,较年初下降48%。

一家储能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上半年市场价格在1.1元、1.2元每瓦时左右,最近一轮集采,价格报到了0.63元到0.64元每瓦时,已经接近成本水平。”

第三方研究机构BNEF的报告显示2023年调研的交钥匙储能系统价格区间为135美元/千瓦时至580美元/千瓦时,四小时系统的全球平均价格比上一年下降24%至263美元/千瓦时。同时,该机构指出,在2022年出现空前上涨后,随着原材料价格下跌和市场竞争推动电芯和交钥匙系统价格下降,储能系统价格在2023年再次开始下降。

但随着新一年的来临,价格也并未见底。

上述华润电力的项目报价并非个例。1月份,华润电力泰州戴南55MW/110MWh储能系统EPC总承包工程开标,该项目位于江苏泰州。由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的联合体以单价约1.067元/Wh的价格获得第一中标候选人资格;国家能源集团河南公司的储能EPC项目公示的开标结果显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以单价0.975元/Wh的价格获得了第一中标候选人的位置。

BNEF预计,储能成本将会继续下降,到2030年两小时和四小时交钥匙系统将下降最多35%,分别至179美元/千瓦时和175美元/千瓦时。这低于BNEF之前的预测,主要是由于储能电池组成本的进一步压缩。同时,该机构还指出,在大储的三大主要市场中,中国的系统成本最低,平均比欧洲和美国分别低43%和50%。但是,美国和欧洲相对于中国的成本差距缩小,这可能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供应商进入这些市场。

事实上,导致集采招投标价格持续下滑的两大动因仍然是供给与需求的变化。在价格方面,上游原材料与下游储能系统价格联动。2023年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年内价格最高51万元每吨,年末均价已跌破10万元每吨。

材料成本降低并没有带来需求的暴增,市场竞争愈演愈烈。

CNESA的数据库显示,2023年,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储能电池的出货量预估185GWh左右,受供需关系影响,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50%,并且下半年出货放缓。

因此,对于储能的电芯及集成环节的卖家而言,卡位是比赚钱更重要的事情。“不少单位在采购系统时会要求使用前三的电芯品牌,这就使得储能行业的马太效应开始显现,为了卡位我们不得不通过压低产品报价来获取订单。”从业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电芯产品售价的走低亦对锂电企业带来挑战。不过,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对于集采大单而言,通常存在一定的供货周期。这也是外界看到系统报价日趋“内卷”背后的合理性——“押注”碳酸锂价格继续下行。

而终端报价的持续走低带来安全性的隐忧。此前,一家从事储能系统热管理环节的企业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随着下游客户不断压低报价,他们提供的工业空调也需要配合产业链降本,而空调降本逻辑是减配零部件和缩短质保年限。

这也诱发了集采项目中对投标方产品可靠性的要求。龙源电力在其第三批储能电站框采资格预审公告中就要求,投标人须至少具有累计1GWh及以上容量储能电站用电化学储能设备(磷酸铁锂电池)供货的合同业绩,其中至少1个单套100MWh及以上容量的投运业绩,且已成功投运1年及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储能系统的价格之底,并非仅简单受制于供给关系,其未来的应用价值越来越被关注。

免责声明:本平台只做内容的收集及分享,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对报告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联系。


本文标签

相关文章